被儿子画了大饼,振奋了精神的秦王子楚,第二天就通知臣子们准备好要开朝会了。都动起来,世界那么大,你们那么悠闲对的起子孙后代吗?
“这次的廷议是什么?”
秦王还没来,大臣在殿前等待,三三两两相熟的聚在一起打探着。
“你也不知道?”
“王上没有传信。”
“丞相也没得到传信吗?”
吕不韦摇头:“并未听王上提起。”
几个朝中重臣都摇头,看来是没人知道啊!
为何王上没有传讯呢?以往的廷议,按照惯例王上都会先使人通知一下,让众臣知道廷议要议什么,现在连议什么都不知道开什么廷议啊?
有人是这么想的:“是不是太子的事?”
众人多数摇头,从太子醒来王上也没有动作,大概是不欲继续宣扬‘神迹’了,太子的事应当不是重点。
“那、是东周联军燕楚魏攻秦的事?”
众人纷纷摇头,不对,不对。
也不像,丞相在负责这事,不是在场的众臣瞧不起东周,是东周此时真让秦看不上。
现在自己什么地位不清楚吗?
这么跳好吗?
秦王子楚来的时候,朝臣已经按照自己的位置坐好,君臣相互见了礼,李敖直起身给国君行了一后,又朝众臣行了一礼,开始讲出此次廷议的第一件事。
吉金有毒,太子要求更换秦王宫内所有的金属冶炼厨具,这事不小。
因为吉金多是朝中勋爵贵族在用,所以秦王在李敖制准备好后才跟众臣提起。
照说可以通知勋贵们自行更换的,但是吧,现在的吉金不但作为礼器,还是一种荣耀,很多都是王赐,用吉金陪葬的人挺多,毕竟是先王赐予的荣耀陪着主人入土是习俗。
这换也得有个章程,是个挺正式的事,秦王也得给朝臣一个说法,解释一下的。
而且不是说了慢性重金属中毒,吃都吃了那么多年了,再多吃一两旬出不了什么大事。
现在少府已经做好一部分炊具,新烧制的陶器也快烧好了,现在可以跟朝中众臣说下换吉金的事。
“因此,最迟五日就可以看到新的陶器成品。铜制炊具也已经赶做了一批,有想调换的可以去少府那登记了。”李敖说完后等着众臣反应。
常奉秦简震惊不敢致信!?他还以为是要改服饰的事,刚才众臣讨论的时候他还保持神秘呢,合着是他也不知道事!
我们上次不是还开小会了吗?这么重要的事,你怎么都没漏个口风啊?!
宗正嬴计文震惊,看着秦王:我年纪大了,不经吓,以后有事早说啊!
秦王子楚:我上次也不知道啊~
好家伙,几个年纪大些的老臣一合计,好家伙,他们认识的人中就自己吉金用的时间最长,他们可能需要先让太医丞来给看看。
一位年纪同样不小的老御史疑惑:“这不对啊,吉金我也每日在用,我怎么感觉自己没事呢?而且我前日还同蔡相国同进夕食,相国也看着很精神。”
他口中的蔡相国是在秦国做了几月相国的蔡泽,早就推托有病把相印送回了,只是其人有大才,现在还居秦国。
朝中不少人爱与这样有智慧的人来往,而且现在秦王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又没新的相国受任,众人就还用以前的职位称呼蔡泽为相国。
吕不韦?吕不韦他不是秦王的丞相吗,暂代相国理事,那是暂代。
朝臣中,不少人心中多少还是有些看不上吕不韦的出身。
他们称蔡相国也有些给吕不韦添堵的意思,只是吕不韦自认为他受秦王信重已经得了天大的好处,这些口上的便宜他让一让也无妨。
吕不韦笑笑,并未开口计较,太计较得罪的人多了,他也无法在秦国站稳。
众人看着这位胡子花白的老御史,有些不信吉金有毒了。
相国蔡泽如今也七十了,人看着确实也不错,一些与相国见过的也纷纷出口证实。
不过一些人也把打量的目光投向了王御史,毕竟相国来秦国也算不上多长,吉金可能用的少。
这位王御史就不一样了,他可是老秦人,同样也是昭襄王的老人,年纪也过了耳顺之年了。他虽然年纪没蔡相国大,但是他吉金一定用的比蔡相国时间长,如果吉金有毒……
“有没有可能,庖人是放的不那么热了后才给你换了器皿呢?毕竟陶器不好看,但是保温时间长,临近屋再给换个食器也是有可能的吧?”
李敖又转述了一下‘重金属中毒’的表证,让几位年纪大些的朝臣印证下。
几位朝臣有点怀疑,这症状自己大概有点,不是‘老病’吗?虽然不愿意承认自己开始老了。
“都猜来猜去的干啥呢,人不是还在呢,使人去问不就可以了?”有性急的武将直接请秦王差人去问询了。
“对对,多使人问几家。”
秦王子楚早就私下调查过,不过现在既然有人提出也就再安排人去几家询问。
等待的时间,治粟内史又说起了农具改革的事,大家聊着聊着话题就偏到了太子政那,暗搓搓的希望秦王能给个明示,太子的事有什么章程?
此时去王御史府上问话的人返回了。
“王御史东厨的庖人说:确实是等主人们快用餐的时候才换了吉金的。陶器厚实保温好,而且用陶器炖煮东西软烂,不糊不焦。”
“而且吉金、铜器做出的东西,味道不如陶器,非必要用到吉金时,庖人们大都用喜好用陶器炊具。”
……所以,是官越小用的越少,越安全是吧?不少人悄悄的看向在场地位最高的几位,心底稍稍有点异样的安慰。
“太子也说,金属毒素是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会产生,碰到特定的‘食材’‘重金属’才会挥发出来,侍女上菜时多半也不会把滚热的饭食直接倒入吉金器中呈上。”
幸好。
“那铜锅没事吗?”
李敖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吉金制器时加入了青金,如果是青金的问题,铜锅、大概是没事的。”
“我就只用陶器炊具,怪不得我以前老觉得吉金、铜锅做的吃食有股难言的味,吃着不好。”
“你吃着不好不会说声吗?”
“这,这不是大家口味都不一样吗?”
“这,都改了吧?”
“对对,少府啊,你可要让匠人们早点弄出陶器炊具,还是把金属的都换了吧。”
“礼器保留,食器炊具就换了吧?”
“也不知道是碰到什么会产生‘重金属毒’啊?”
“管它碰到什么,都换了省的担心。”
“对,换,神仙都说有毒了,让太子带话。”
在场的人听了重金属中毒的表证后,都一个想法:不管早死,晚死,他们可不想是因为疾病缠身而死啊!
疾病缠身而死啊……人活着不容易,也不用给自己增加难度。
平时身子有些不利落的人忍不住想:自己这毛病是不是‘重金属毒’的原因啊?
那有多少是正常的老而病,有多少是中了金属的毒才得的病?
这就没办法查了啊,能用的了吉金活到老的都有一些病,总不能都是吉金的毒吧?或许可以查查黔首老了会不会有那么多‘病’?但是黔首生活困苦,并不长寿,又如何能确定这病不是病而是毒呢?
不好查那就尽量都换了吧,炊具更换的事就此在秦廷议中被确定了下来。
已经定下来一件事,气氛缓和下来,侍女们在朝臣休息的时间给他们上小食饮水。不是吉金的器皿让大家都很安心,回去就把吉金收起来留着陪葬。
虽然不会把吉金送回,但是他们可要以跟少府定下一些新作的炊具。
三三两两靠近的少府的官员殿上就把炊具的事定下来了,更多的人还是等廷议完了才好去找少府商谈。
休息好的众臣们开始商议下一件事。
“常服?服饰怎么能这么改,无礼啊,这不行。”
“怎么不行了?这和人打的时候多方便,愿意穿的穿,不愿意穿的继续穿朝服袍服。”
新加的一种常服因为武官的极力力挺通过了。
东周要联合魏楚燕来占便宜了。
东周文公啊!秦王这是要给吕丞相送军功啊。
治粟内史王绾负责配合吕丞相的粮草调集,也给秦王禀告了准备的情况。
“听说太子的东厨研制出了麦的新吃法?”
时间也快到夕食了,秦王子楚早就安排人准备好了,等时间到了就让侍女们又端来了煎包菜粥等新食,请诸臣品尝。
“这也是太子交给的方法?”
吃完夕食,朝臣休息后继续回到大殿讨论廷议。
大司农秦桑与左右丞提出了脚踏碓,水磨,水车,等便农用具的改良和新作的试用情况。
这些东西虽然暂时推广不开,可是太子爱民的心却在朝臣中留下了:黔首有福了。
不只是麦饭,如果食物粉碎能增加人体‘营养吸收’,使人不需要那么多吃食就能活着,那这样的东西就是秦必须要推广的,他们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石头的东西不好做,水车木头的东西他们现在都能做出来,可以和现有的石碓一起改改组合一下。
关中的泽卤之地也要尽快找人治理啊,不知道那里有水利大家?秦可以去请回来。
石磨和石碾还是找的现有的改进,这东西的制作时间少府有数,并不是短时间能推广的的东西。
大些的石磨石碾不要说黔首了,小点的富有之家都没这东西。所以不能指望黔首自己制作,只能靠朝廷,但是朝廷不能白给东西,众臣又对朝廷应该以什么的政策惠及百姓做了讨论。
公输子这东西都做出来两百来年了也没见传播开来,要不是太子拿出来面和馒头包子等东西让朝臣看到这东西的实用效果,想推广出去,再过一百年吧。
也就是他们秦了,能集中民力做事,工坊弄起来,过几年就能让秦乡里都有一个。
虽然太子政还没有在朝堂上露面,但是朝中的大臣对这位太子还是挺满意的。
这些东西,让他们看到太子贵为君父之子却愿意为黔首低首看到他们的生计和困苦,能去解他们所困。
愿意爱惜民力。
太子有大爱。
秦的下任也会是一位仁爱有能力的人,安心了。
专职内政的朝臣很欢喜,大司农秦桑尤其感动,谁懂啊!
秦终于出了一个善内政的继承人,从昭襄王开始为官的内政朝臣都要哭了,谁知道秦打了多少仗啊,内政全靠他们挺着,终于要出一个体谅的继承人,可以再支撑一下了。
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秦桑敢说,朝中对太子政感官最好的官员一定是他们大司农官署。
李敖想想他见的太子不说话,先让同僚高兴会吧。
一些只想上战场的武系官员想想开始传授的基础训练法,想着下季会发的常服,同样选择闭口不言。
他们可不信,一来就给他们提升武力的继承人未来会是专注内政的王。
现在,太子还小,先让那些搞内政的同僚们高兴下吧。
况且,王上还年轻着呢。
此次廷议,从朝食后一直开到月上中天,结束的时候秦王子楚跟朝臣说想找些孩子去陪太子读书,有合适的人选可以跟他说说,或者推荐给太子。
太子一国储君,做这么多,秦王不表态,他们实在难安啊!如今看来,秦王立太子之心并未有疑。
许多纠结了一天的朝臣终于得到了太子接下来的安排,安心了,今天圆满了。
就是,好累。
踏着月色归家的不少人觉得:今日事繁,这大概是入朝以来自己最忙碌的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