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何尝不是一场美人高歌?”人头攒动间,宋佼轻摇折扇,仰头看着台上人,笑着,“我可不能错过。”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台上恰是那白衣公子,端得清冷绝尘,却目光坚毅,似怀揣一颗赤子丹心。
鼓声用力得响起,四周都静了下来,等着这台子上的人说话。
这台子上的人先是笑了,温暖和煦,如沐春风,来回踱了几步。
“不讲别的,讲讲故事。”
杜海这一开口,有人听不下去了,约莫那些来听大道理的。可所谓大道至简,弯弯绕绕再多,不深刻不理解,死记硬背终究没用。
“相信各位也没人敢站出来保证自己是这里所有人里最孝顺的,但是——何为孝?”
“简单来说,祭先祖,奉父母,育儿女。可继承先祖之德先祖之志,可敬奉父母之诫父母之康,可育教儿女之成儿女之才?”
“昔有官捕贼,见贼为其父,遂放之,孝否?
“昔有人家贫,埋儿救母,言儿可再有母死则无,孝否?
“昔英雌违父母命,拒姻征战,孝否?”
“不孝!”宋佼趁机高喝了一声,回应他的是一片质疑的声音。
没有人会唾骂那违背父母之命,选择征战沙场最后用牺牲为他们换来北疆和平的唐曦月。
“为父母者,是希冀自己的儿女苟且求生或是壮烈赴死?难矣,难,难,难。生则百花凋零再无傲骨,死则无法侍奉父母尽孝之责。
然——便说那路有冻死骨的北疆,那血染残阳万骨枯的北疆,多少父母家中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儿,多少孩儿家中还有期盼来信的父母妻子,孝吗?”
杜海掏出了几封信,杜威曾经……遗物里的信……不过他之前重新誊写更改了点。
“父母大人尊前,不孝儿叩首!自离膝下,朝夕悬望,今书此笺,惟愿二亲身安体健。边疆告急,烽火连天,儿以保家卫国为己任,不敢贪恋家中温暖,罔顾家国大义。故毅然投身军旅,披坚执锐,奔赴沙场。
自参军以来,历经无数战事,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皆未尝退缩。然今此一役,敌军势众,战况惨烈,儿恐难全身而退。但儿心中无悔,纵马革裹尸,亦是为国尽忠,死得其所。
儿福薄,然愿国福深厚,愿有千千万万同路人代替儿归家,代替儿尽孝,承欢双亲膝下……
不孝儿——绝笔。”
“此子行不孝,但他心有孝,千千万万个他,让千千万万儿女有机会到父母身边尽孝,此不顾自己惦念家国他人的大义,是为仁,不缘于父母亲缘,不缘于施恩相报,缘于心,缘于心里的仁。”
“见路边乞儿心有怜否,见孩童嚎啕老者悲颜欲宽慰否,见家不幸国有难欲赴决之否?因何?因众人心中皆自有仁。”
底下哗然。
仁听起来这么简单又这么美好,而他们却又都拥有,孝则显得狭隘沉重起来。所有人都忍不住接着往下听,因为人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舍远求近。
“敬老可为仁,路边见老人摔倒扶之。孝可为仁,昔有母卧床,其子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为母熬药尝药,世人赞扬。宽厚可为仁,昔有两人盖房,其一欲争几尺,另一人退避三尺,见状争几尺的人心有所感,亦退三尺,是为六尺巷。诚信可为仁,昔有人落魄家贫,家中余一病牛,家人卖之,此人追其买主,如实相告,于是众人相交。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皆可为仁。”
这一下又把一些人难住了,原来仁是这么多东西,不是那么简单的,实在做不到做不到啊。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仁,源于心。人心中有仁,自会敬老爱幼孝父母诚待人,然世间难得两全法,正如先前所言,捕贼官见其父为贼,放之,孝则孝矣,不忠国法。这捕贼官仁吗?于其父,他仁,于其他,不仁。故而人们眼中的仁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人的心都是不一样的,也不因人数而论。”
这么说,“仁”这个东西还挺玄乎?我说是仁就是仁?
“埋儿救母,言儿可再有母死则无,我们换个位置想一想,于其妻儿,是否实属艰难,于其老母,是否实有愧难心安。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你需要站在别人的位置想一想,你打他一拳换成你被打一拳,你愿不愿意?你要是不愿意,就不要打他一拳了。此也为仁。”
“但是——昔有一父子遇老虎,父欲子逃,子欲父逃,如此颠来倒去推来拒去,老虎看得实在是烦躁,干脆就都吃了吧,黄泉路上好相伴。”
底下有人窸窸窣窣笑了。
“诶,别笑,换作是你,你怎么办?你是父亲怎么办?是儿子又怎么办?”
“你说儿子弃父亲而去是仁吗?因为他换到了他父亲的角度思考,遵循了父亲的命令,他父亲希望他活着。你说父亲弃儿子而去是仁吗?因为他换到了儿子的角度思考,他儿子肯定会愿意替他尽孝替他死啊。可为什么他们都不呢?都想替对方死呢?是都不仁吗?我想恰恰相反。”
这一下,可把有些人绕晕了。
“子欲尽孝替父死,父怜子成舍己命,我们旁观来看,其实都是仁。我也实在不忍心有人葬身虎口,却说那故事最后,于是父子合力,打退了老虎。”
底下有人喝了一声彩,“好!”,不知是谁领的头,霎时间底下人都鼓起掌来,掌声震云。
杜海笑了起来,“海某自夸一句,我不忍心讲那些个悲情故事,也为仁。”
一时间笑声一片。还有人喊着:“俺就爱听悲情故事,这可咋整啊?!”
“诶,这便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听悲情故事,是否心有所感万千,更有甚者闻言垂泪似自己已经成为故事中的人,亦是仁。”
杜海像是走迷宫一样领着下面的听众绕着“仁”兜兜转转,时而引人深思时而让人发笑,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
讲了约莫一个时辰,和以往的素衣讲学讲到最后剩下稀稀拉拉几个人完全不同,人都还意犹未尽站着,不愿意走。
“先生!先生你再讲几个故事例子吧!”
“是啊先生!”
杜海准备下场的脚步一顿,又转身面向了大众,“各位认得我吗?“
有人点头有人思考有人摇头。
“那便没什么意思了。“说罢,甩袖就要下台去。
“先生姓杜名海未有字!因与父决裂,人都称海公子!”有人急忙大叫出来,确保所有人都听到了。
杜海听罢摇头晃脑,回眸一笑,“这便算是认得我了?”摆了摆手,下台了。
他讲不下去了,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唾沫都要干了,接过了七圆递过来的水痛痛快快喝了一碗,又接触到七圆和金诺亮闪闪的眼睛,笑了笑。
“主子好生厉害!“七圆夸道。
“是啊,美人这张嘴,当真玲珑。”宋佼不知何时走了过来,也笑着。
“王爷说笑了。”杜海行礼。
宋佼凑近了杜海,低声道:“杜海,再编一个大火英魂的故事吧?嗯?”
“不需要编,王爷。”杜海往后退了几步,手触上了宋佼脸上的黑月面具,“就在这儿呢。”
宋佼也后退几步,大笑起来,转了两圈,似有万语千言的喜悦无法宣泄,摆了摆手离开,还特意跟杜海说:“磨枪去咯——”
迟早的事。
杜海垂睫笑了笑。
“主子还认识王爷?”金诺带着些许期待问了一句。
“若他日后去边疆,无论南西北,你想不想去?”杜海问着。
“想,想啊!主子可以……可以推荐一下我吗?只要能去,都可以啊!”
卫平也笑了,带着些许忧伤的笑。他自来和谁都不熟的样子,可心里藏着掖着的,总不那么觉得。
“好哦。”杜海应下了,大家都高兴起来。
这不还没歇息多久,唐昭就召他入宫了。杜海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唐昭挥一挥手,安福爷又上前,带杜海去换衣服了。
“这是圣上赏赐的。”边穿安福爷还边解释着,递过去一个包裹,“这些也是。”
杜海打开一看,裲裆,下袍和薄如蝉翼的开衫,还有些银子。
“还有些早吧。”杜海尴尬地笑了笑。他也不习惯穿这些,平常夏暑都缩在屋里打赤膊不见人。
料想唐昭也应是知道他的,又何故送他这些,唉。
“诶,不早了,谷雨之后就入夏了,到时候避暑……”安福爷提了一嘴。
是了,到时候唐昭应该要前往月洲行宫避暑,自己跟不跟啊?怎么听安福爷的话,自己是留在京都的?算了,且走一步看一步吧。
唐昭也没多说什么,就让杜海走了。
杜海站在宫外面,摸不着头脑,所以他这是……他接下来要住哪里?群书苑?可是他素衣讲学讲完了啊?再回宫里住?
“就等你了!”正思索着,就听宫外面一辆简朴的大马车里传来一声喝,见东方言指尖撩起纱帘,朝杜海唤着,“快上车!”
听着杜海还以为发生什么急事了,闻言照做。
“怎么了?”他讲完学回来,怎么突然感觉世界都变了呢?
“难得都得空,去常平山年神庙拜拜。”东方言笑到。
“还有谁也去?”既然说就等他了,那肯定不止他一个人了。杜海问。
“你猜。”东方言打量他,知道他是被赏赐了新衣裳,一脸揶揄得看着他手中的包裹,问道,“这又是什么?”
“你猜。”杜海笑着回应他。
两人对视片刻,都笑了起来。
东方言率先道:“我可得谢谢你了啊海!”
“从此文试参武,武试参文?或是另开设了一个文武学官?亦或是目前受阻……”
“今天不谈那些。”东方言又往后一仰,明明是他挑起的话头。
杜海只笑了一下,往旁边坐了坐,靠在了马车壁上。舟乖乖坐在他的身边,但不安分地摸他的手,一边摸还一边笑。
杜海瞟了他一眼,也想笑了,但东方言就坐在他对面,只能死死压着嘴角,瞟了东方言一眼,却发现东方言似乎一直在看着他,不知有没有发现什么端倪。
“又怎么了?”杜海扬着嘴角问。
东方言就不理他,挑起帘子一指,“快到了。”
只见白云下低矮的常平山起伏,深浅不一的青绿织就,葳蕤繁茂。恰逢神寺敲钟,悠扬深沉,带着似乎众人叩首跪拜祈福之喃喃絮语,传入杜海的耳朵。
他顷刻便想起小时候杜娘带他去神寺祈福,为杜威祈福安康,为杜海祈福有成。他记不起那垂怜人间的神像,却记得那卖签的看起来和蔼的虔徒,来来往往的有悲有喜的信徒,供台上的花果香烛,热闹啊,虔诚啊,希冀啊……
那钟声似乎和现在的钟声重复在一起,杜海恍如隔世。
多热闹,就衬得现在多寥落。
他垂睫,握住了舟的手。
等到了山脚,东方言跳下马车,杜海也跳了下去,和东方言一道进山了。
山寺的院墙外,几株桃花如胭脂点染,粉若云霞。微风轻拂,枝头花瓣簌簌而落,如一场粉色的仙雪,悠悠扬扬地洒在青石板上。
杜海看了看这年神庙,外表古朴端正,不似自己曾经见过的无名庙那般,有九重宫殿似的华丽恢宏。
绕是如此,信徒香客仍旧往来纷纷,面带微笑和虔诚,好像踏进了这里,就踏进了心愿成真的美梦。
他的视线着急忙慌去找舟,却发现张善才在不远处朝他们挥手招呼,还有白墨等杜海面熟的一些人。
呼朋结伴入寺祈福,也是佳话一桩吧?杜海敛了寻找舟的视线,端着笑走了过去。
——
——
作者有话:
杜海(撸袖子):我来给大家洗脑了——
可能行文并不恰当哈……拉了一两天……需要写一整篇感情戏弥补我的创伤!
——
裲裆/抱腹(?)不太分的清他们俩,总之有点像吊带哈,实在太难打字了,之后就叫凉衣吧。
当然夏天避暑更出名的肯定是渔网衣[嘿嘿]不过本世界观里那是大容的衣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