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满分小说网 > 春荣记事 > 第17章 来燕

第17章 来燕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明明已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翠霞山此时却满山落英缤纷美不胜收,与那雪白乌墨相间的道宫也算相映成趣。

李千秋此时却无心欣赏风景,阿伴为他取来美酒也难以解愁。

一切皆因姑母见到那个“明哥”只略一迟疑就落泪将他认了下来。

名字虽没错,可那个孩子模样粗陋实在不像张氏族人应有的模样,可姑母却硬说他就是明哥,还说那孩子身上的胎记和明哥的一模一样

“他生的那天日子好,家里替他起名叫明月郎,这就是明哥,不会错了。”

李千秋觉得,这是姑母舍不得离开张家的缘故,这才强认了那孩子,硬要守在张家。

明明是那样一张粗陋的脸,笨头笨脑的呆模样,姑母偏固执的说,明哥是随了生母的模样。

他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还是有想不明白的地方。

“即便名字、胎记都对上了,可模样也能变么。”

李千秋原是想叫姑母揭穿那两个骗子,没想到反而坐实了他们的身份。

姑母已经往张家去了书信,告知了外祖父明哥寻到的消息,这下事情落定,任谁来也撼动不得了。

“唉,真叫人发愁啊。”

原以为明月郎寻不到,外祖父就只能过继旁支的孩子,这样姑母也能改嫁,不至于再枯耗青春,没想到事与愿违,还真找到了他。

纵火的事搁到一旁不提,自有人去管。

至于谁来继承张家,对李千秋来说都无所谓,只是这样一来,姑母就很可怜了啊。

“都怪祖父,他将自己的女儿教的这样固执,我以后要是有了女儿绝不叫她犯傻。”

阿伴又给自家少爷倒上一碗酒,说:“那少爷可要多吃些酒好做梦,毕竟老爷还不曾托人给您相看呢。”

“你小子找打啊!”

李千秋气极,跳起来就追着阿伴打,酒洒了一地。

凉亭内,酒香与花香混作一团,香得叫人发呕。

春荣终于是病了,她躺在床上浑浑噩噩的睡了几天,直到冬哥都学会了烧水煮面鱼儿,她才终于能下地了。

因老爷子原也是做大夫的,所以他们也没带春荣去看大夫,徐二自己熬了些汤水给女儿服下,按老爷子的话说,小孩子么,多睡一会儿就好了。

可到了深夜,徐二一个人还是发起愁来。

盘缠不够。

不仅不够,钱袋里的钱也不增反减。

盘缠原就紧紧巴巴的,若是能一直借乘商船回乡,倒也没什么。

谁能想到阿满路上会生痘症,他们被人赶下了船,不得不在翠峰县赁了屋子住下,这一住下,柴米油盐样样都要费钞。

何况爹还病着……

也无怪徐二在银钱上没个计较,他怎的不攒好了盘缠再回乡,只是他没料到有天下大赦这一回事,还以为要在熙州守着老父终老,故不曾备足盘缠。

他平日里花费又没个计较,兼之王氏与他和离又分薄了家产,所以才落得如今这么个不尴不尬的场面。

徐二虽读过几年书,还会看账本打算盘,可他年纪大了,别人不要。

寻了好些家铺子,都嫌他年纪大了,不是能做学徒的小童,不肯留用他。

有人劝他,将两个女儿送去别家做媳妇,这样何愁没有盘缠可用。

徐二听了那人的话,当场与人翻脸不提,心里却也为钱发起了愁。

要他低头找大哥伸手要钱,那是决计不肯的。

当年家中出事时,徐二尚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读书不成学武不成,连家传的医术也学得不好。

长他四五岁的兄长却极善读书,他兄长在他那个年纪就已经是个生员了,相比之下,徐二的那点聪慧犹如萤火比之皓月,很不够看了。

加上他又在家中行二,并不特别得父母爱重,只他是个格外孝顺的,在老爷子流放时,硬是一声不吭跟了过去。这些年来,一心一意的服侍父亲,这才得父亲另眼相看。

所以,徐二才要争这一口气。

他不能让大哥和老宅的人看扁了。

发愁了很多日,锅里的面汤一日比一日清澈,经牙人介绍,徐二终于是寻到了合适的活计,替人收账。

那家也是个熟人,就是于氏。

玉家在乡下种得有几十亩的桑树,专门送去给养蚕的生丝坊。每年除了地里的收成,在城里还开着一间香烛铺,谈不上富裕,但一家六口也饿不着肚子。

替人收账并不容易,徐二常要在乡下过几夜的。

就连徐春荣有时候也要去玉家帮忙做事,好像她成了那家一个随时可用的仆人,还是没有工钱的那种。

这样的日子过了许多日,一家子也算勉强凑活,徐二咬紧牙齿也能省出点银子来,却不多。徐春荣偶尔会做些小食在赶集的日子拿去卖,只是卖的不好,多数是一家人自己吃了的。

只是徐老爷子有时候会偷偷躲在被子里掉眼泪,唏嘘自己的儿孙日子难过,可若叫他拿钱出来,那是绝不可能的,他只是一味的长吁短叹。

从那以后,老爷子把冬哥看得更紧了,怕他被带坏了,惹了铜臭味。也常掰着手指算日子,檀州那边甚时候才能收到信。

过了晌午,日头已经升得很高了。

春荣陪着于氏的独生女燕姐坐在玉家那棵老桐树下忙活铺子里伙计们的饭食,玉家的铺子是前铺后屋,中间连着一块四四方方的窄条空地,空地两边有墙,里头就种着这株极高极壮的桐树,树荫几乎能遮蔽整个玉家。

香烛铺生意不大,只雇着两个年轻的活计,前些日子胡老九闹事,把伙计都吓跑了,生意也做不好,于氏又愁又急却又舍不得将这个侄儿如何,只好一味的掏银子哄他,但嫁女儿的事却不肯张口。

于氏一直喜欢明月郎的好模样,想收他做儿子,只是丈夫不同意,她又起了招赘的念头,这回却是明月郎不干了,好些天不肯去玉家。直到听说他被家人寻回去的消息,于氏都没能再见到明月郎一面。

她以为是自己要招他做女婿的念头得罪了那孩子,所以才不辞而别。

“我娘真是多虑了,我多大了,明月郎多大了,别说明月郎不同意,我自个儿也是不同意的。这下明月郎走了,她正怄气呢。”

燕姐今年已经十九岁了,足足比明月郎大了快十岁,怎么看都是于氏糊涂了。

也不怪于氏哀怨,她自己常年生着病,又只得了一个女儿,丈夫虽没说什么,可也常年的待在乡下常,在于氏看来这也是丈夫有责怪的意味。

所以她一心想要个合心意的孩子养在身边,只是一直不能如愿。

“明月郎也不是不记挂婶子的好,只怕他家里惦记得紧,着急回家不好耽搁呢。”春荣忙着手里的活,眼睛却看向于氏紧关着的屋门,里头的药气却怎么也关不住。

虽然不知道癞子怎么成了明月郎,但他被找回去的事并没有叫许多人知道,倒是于氏他们这些以前关照过明月郎的人得到了张家的一份厚礼。

收了那礼,于氏心里却不好受,她要的不是这个。

她躺在屋子里混身上下没一点力气,想起自己那混账侄儿又搅黄了女儿的亲事。

好容易有一家人不嫌弃燕姐年纪大,还愿意叫自己儿子做上门女婿,却生生被阿九给搅和了。

气火攻心,于氏这才吃起了药,她一心盼着丈夫能教训教训侄儿。

“那是个混账孩子,我的话他不听,却是怕你的。”

于氏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玉大福从乡下盼回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